《心經》裡面的「般若波羅蜜」一詞
很多年前曾經到過香港大嶼山的心經簡林。
心經簡林是一個由三十八個巨型木簡,按數學無窮大「\(\infty\)」符號的形狀排成的木陣。在木陣裡面,除了第一個題目簡、第二十三個「空」簡和最後一個落款簡之外,其他的木簡都刻有《心經》的部分經文。
《心經》的全名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我是在香港電影《月光寶盒》裡面,第一次聽到「般若波羅蜜多」這個詞的。在戲裡面,它是周星馳先生用來開啓可以讓時光倒流的月光寶盒的密語。必須注意的是,周先生把咒語唸成了「般若波羅蜜」,把「多」字給去掉了。 不管「般若波羅蜜多」或是「般若波羅蜜」,念起來很別扭,很明顯它們都不是漢語,事實上,它們是由三個印度字組成的合成詞。「般若」的巴利語「paññā」的音譯:是知識或智慧的意思。「波羅」是巴利語「pāra」的音譯,它和英語前綴「para」一樣,是超越的意思,例如,英語「paranormal」就是超自然的意思。「蜜/蜜多」是巴利語「mī/mīta」的音譯,它是希臘語「metron」的親戚,也是英語「mete」或「measure」的祖先,想表達的是既定或肯定的意思。
把「paññā」+「pāra」+「mī」三個印度字連在一起,「般若波羅蜜」指的便是一種備受肯定、完美超凡的智慧。在周星馳先生的哲學世界裡面,也只有利用這種完美超凡的知識transcendental wisdom,才能將時空逆轉。
可惜的是,我們暫時還沒有發現這種transcendental wisdom。可喜的是,數學家倒是發現了很多transcendental number(波羅蜜數)。波羅蜜數是一種很特別的數,因為你必須用無窮大「\(\infty\)」的概念才能將它正確地寫出來。例如,銀行用來算複利息的「\(e = 2.718\ldots\)」,就是一个波羅蜜數。
$$e = 2 + \frac{1}{1+\frac{1}{2+\frac{2}{3+\frac{3}{4+\frac{4}{5+\frac{5}{6+\frac{6}{7+\frac{7}{8+\frac{8}{9+\frac{9}{\ddots}}}}}}}}}} = 2.718\ldots$$
瑞士數學家歐拉先生(L. Euler)在18世紀30年代的時候就覺得\(e\)是一個波羅蜜數,但他沒有辦法給出證明。雖然多數的數都是波羅蜜數,但是想要嚴格地證明一個數是波羅蜜數是一件很困難的工作。\(e\)是波羅蜜數的數學證明,是遲至1873年才由法國人厄蜜(C. Hermite)完成。
最后我想说一下「般若波羅蜜」的发音。晉朝的鳩摩羅什先生和唐朝的玄奘先生當年翻譯時都選擇將「般若波羅蜜」音譯而不是意譯,因為他們可能找了很久都找不到可以代替這些印度字的中文短語。既然是音譯,唐玄奘先生為甚麼不把「paññāpāramī」譯成「般那巴剌蜜・ban-na-ba-la-mi」而是「般若波羅蜜・ban-ruo-bo-luo-mi」呢?
這是因為兩位老師都是按當時的發音來音譯的。晉隋唐時期漢字的發音,跟現代的福建話發音幾乎是一樣的。所以,你必須用福建話來唸「般若波羅蜜」。用華語或普通話來唸,都是不忠於《心經》譯者的唸法。
心經簡林是一個由三十八個巨型木簡,按數學無窮大「\(\infty\)」符號的形狀排成的木陣。在木陣裡面,除了第一個題目簡、第二十三個「空」簡和最後一個落款簡之外,其他的木簡都刻有《心經》的部分經文。
《心經》的全名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我是在香港電影《月光寶盒》裡面,第一次聽到「般若波羅蜜多」這個詞的。在戲裡面,它是周星馳先生用來開啓可以讓時光倒流的月光寶盒的密語。必須注意的是,周先生把咒語唸成了「般若波羅蜜」,把「多」字給去掉了。 不管「般若波羅蜜多」或是「般若波羅蜜」,念起來很別扭,很明顯它們都不是漢語,事實上,它們是由三個印度字組成的合成詞。「般若」的巴利語「paññā」的音譯:是知識或智慧的意思。「波羅」是巴利語「pāra」的音譯,它和英語前綴「para」一樣,是超越的意思,例如,英語「paranormal」就是超自然的意思。「蜜/蜜多」是巴利語「mī/mīta」的音譯,它是希臘語「metron」的親戚,也是英語「mete」或「measure」的祖先,想表達的是既定或肯定的意思。
把「paññā」+「pāra」+「mī」三個印度字連在一起,「般若波羅蜜」指的便是一種備受肯定、完美超凡的智慧。在周星馳先生的哲學世界裡面,也只有利用這種完美超凡的知識transcendental wisdom,才能將時空逆轉。
可惜的是,我們暫時還沒有發現這種transcendental wisdom。可喜的是,數學家倒是發現了很多transcendental number(波羅蜜數)。波羅蜜數是一種很特別的數,因為你必須用無窮大「\(\infty\)」的概念才能將它正確地寫出來。例如,銀行用來算複利息的「\(e = 2.718\ldots\)」,就是一个波羅蜜數。
最后我想说一下「般若波羅蜜」的发音。晉朝的鳩摩羅什先生和唐朝的玄奘先生當年翻譯時都選擇將「般若波羅蜜」音譯而不是意譯,因為他們可能找了很久都找不到可以代替這些印度字的中文短語。既然是音譯,唐玄奘先生為甚麼不把「paññāpāramī」譯成「般那巴剌蜜・ban-na-ba-la-mi」而是「般若波羅蜜・ban-ruo-bo-luo-mi」呢?
這是因為兩位老師都是按當時的發音來音譯的。晉隋唐時期漢字的發音,跟現代的福建話發音幾乎是一樣的。所以,你必須用福建話來唸「般若波羅蜜」。用華語或普通話來唸,都是不忠於《心經》譯者的唸法。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