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功能

我之前一直以為,王賡武在1968年選擇離開馬來亞大學的原因是因為大學管理層把學術和管理都不怎麼樣的Ungku Aziz擢升為校長,後來才知道自己想太多了。

馬來亞大學的原校址是現在的肯特崗彎,也就是現在的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所在地,因為當時的新加坡是英屬馬來亞的第一權利中心(吉隆坡則是第二權力中心)。 但是當馬來亞獨立後,政府便在Pantai Valley籌辦馬來亞大學的吉隆坡分校。

馬來亞大學吉隆坡分校的歷史系創系教授是John Bastin。 Bastin沒有打算在吉隆坡待久,他的工作基本上是給歷史系在新校園立個好的基礎。 在1962年吉隆坡馬來亞大學正式從新加坡馬來亞大學分離出來後,Bastin便選擇回英國老家。


接著,Bastin的同事王賡武在1963年便接任了歷史系教授一職。 當時大學並不是沒有辦就職演講的傳統,但不知何故王賡武教授的就職演講的舉辦日期是遲至1966年12月14日,拖了大概四年。

1968年,王賡武收到澳洲國立大學的邀請出任遠東歷史教授一職。 原本王賡武只是打算在澳洲待個三五年取些經驗,然後就回吉隆坡,所以他要求馬來亞大學再另立一個歷史系教授,並把原有歷史系教授一職的空缺保留給他。

大學的管理層拒絕了王賡武的要求。因為當時馬來亞大學的一個系裡面是沒有立兩個教授的傳統。王賡武沒辦法,只好辭職不幹。

王賡武在澳洲國立大學待了約有20年,也就是香港大學禮聘王賡武去接任校長一職的1986年。 有別於馬來亞大學的是,在王賡武走了之後,澳洲國立大學授了一個名譽教授職給他,歡迎他隨時回家。

1974年12月,王賡武夫人帶大兒子回吉隆坡辦領身分證,但是兩母子遭到移民局官員遊花園式的百般刁難,這令17歲半的Wang Shih-Chang感到不開心,過後他也索性不辦了。半年之後,大兒子在滿18歲便入了澳洲籍。 之後,王賡武和夫人和兩個女兒也都入了澳洲籍。

其實王賡武加入澳洲籍還有另一原因。王賡武和他的同事和學生不時需要到中國工作。 七十年代初,馬來亞人若是要到中國探親或工作,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因為馬共的緣故,馬來亞政府當時的立場是不許國民踏入中國半步。

1973年,王賡武第一次向當時的內政部長Tun Dr. Ismail申請入境中國,順利得到了Tun Dr. Ismail通情的批准。 兩三年後,王賡武又必須帶學生去中國,這時他向新任的內政部長Ghazali Shafie提出申請。 第一次Ghazali 批了王賡武的申請,但是當他再次向Ghazali申請入境中國的時候,卻遭到了Ghazali不達理的拒絕。 理由是:你才剛剛去完中國,怎麼那麼快又要去。

這幾段故事,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馬來亞政府並不怎麼會用人,曰:唯才是舉,澳洲香港新加坡得而用之。

《The Use of History》里的最後幾段話

王賡武在他1966年總結演講時選用了論語的一段話,但他沒有完全引完全文。 孔子的全句是:
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孔子的這段話是講人的成就,但也適用於一個國家或政府。 後生是指年輕的個體,這裡年輕的意思是大概二十歲左右。 「後生可畏」這一段話是針對一個年紀較大且有成就的個體講的,主要是讓他們別瞧不起後生:給後生一個十幾二十年,或許他將來的成就會比你更高。 但是,如果你已經四五十歲且一事無成,那我們也不指望你之後會有什麼作為。

孔子的「不足畏」這一段,用在已經六十歲的馬來亞,是最恰當不過的形容:聯合邦朝廷,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日上三竿」到底是早上多少點?

Urusan Seri Paduka Baginda和金牌急腳遞

The Sang Kancil Story of Malacca

《心經》裡面的「般若波羅蜜」一詞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